中共南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宁市监察局

范喜英:“心灵灯塔”的守护者

  来源:南纪宣    发布时间:2017-08-24 08:46

  

  范喜英,女,壮族,1971年8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森田病区护士长兼心理科党支部书记。

  范喜英同志近28年如一日,在精神科和心理科临床护理一线倾心服务、恪尽职守,用自己的爱和行动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重新燃起希望的心灯,被患者誉为“心灵灯塔”的守护者。她先后获得南宁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党员示范岗、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南宁市先锋示范岗、南宁市“三八”红旗手、第九批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人选,荣获全区卫生系统个人二等功,所带领的团队——心理科党支部荣获2016年广西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6年当选为南宁市第十二届党代会代表。

  “白衣天使”敬业如山 她是患者生命的守护者

  1989年,当范喜英同志刚刚步入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面对精神障碍患者这样一群特殊的护理对象时,个子小巧的她也曾经害怕、恐惧过,因为每一位精神病人都像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病情发作而攻击、伤害医护人员,日常的护理工作充满了风险。事实也正如她所预料,一些受幻觉妄想支配怀疑饭菜有毒而拒绝进食的患者,经常把嘴里的食物喷吐到她的脸上、身上,一些有暴力倾向的患者甚至趁她不留神时施予拳脚。但是,目睹了患者的痛苦和迷茫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对精神病患者的那份同情,让她毅然选择了坚守,而且一干就是近28年!面对精神病患者的无理甚至暴力,她总是笑而不语。每次病人把饭菜喷吐到她脸上、身上,她还是耐心地劝、乐意地哄,继续喂,直到病人吃好了,自己才去换件工作服,把脸洗洗又继续工作。“衣服脏了可以洗,病人饿着了可不行”,患者至上成了她行动的准则。

  2013年,医院进行管理岗位重新聘任,已经熟悉了封闭式病房管理工作的她,却选择了到开放式的心理科森田病房去担任护士长。开放式病房的管理风险无疑要比封闭式病房大得多,病人活动范围广、行动自由,一些有自杀、自伤和逃离风险的病人,随时都可能采取极端手段伤人伤己。但越是辛苦、越是高风险,她却越没有退缩。2013年5月8日,一位焦虑的患者突然逃跑想要自伤,为了病人的安全,她飞快地上前阻拦,过程中摔倒在地,右膝关节皮肤擦伤、渗血,疼痛难忍,她全然不顾,直到把病人安顿好才处理自己身上的外伤。从那以后,她更细致地狠抓科室的安全管理。根据精神心理科专科特点,她推行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双重护士责任制管理模式,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对新入职员工加强培训指导……无论晴雨天,还是节假日,病房里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但是不管再忙,她总要抽出时间到病人的床头仔细看看,生怕有危险物品漏过眼睑。在她担任开放式病房护士长的三年多来,科室没有一起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她用敬业如山的精神捍卫者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安全,为患者筑牢了生命安全的防线。

   “心灵灯塔”点亮心灯 她是患者心灵的起航者

  点燃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灯,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帮助他们从新回归社会,这是范喜英同志的护理宗旨。为此,她不分昼夜,带领心理科森田病区的护理团队,以“心灵灯塔”护理服务品牌为载体,以心理康复护理为重点,帮助患者重新开启心灵的航程。

  总所周知,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即使是痊愈,他们重新回归社会也困难重重。除了社会的、家庭的因素之外,患者自身的情感、语言功能较差等因素也直接影响患者回归社会。许多患者常常沉默不言,自卑心理严重,感到前途无望、自尊低落、孤独无助甚至无所适从。有调查显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回归社会的障碍50%都来源于患者自身的因素及心理压力!患者回归社会历程的迷茫和黯淡,范喜英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们的护理不能仅仅止于患者疾病的治愈,应该让他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她经常这样跟她的护理团队讲。消除患者回归社会的心理障碍自然而然成了她工作的重心之一。

  在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上,她把“用心服务、呵护心灯”的理念融入护理行动,推出了“心灵灯塔”系列心理康复护理服务“套餐”,让患者的住院生活多姿多彩,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她不遗余力地开展心理康复特色娱疗,根据患者的特点,入院后及时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康复护理计划,组织他们开展书法、画画、刺绣、拼图、猜谜语、唱歌、读书、内务评比、体育训练等工娱治疗活动;对患者回归社会进行具体指导,组织一对一互帮互助活动、心理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护患互动活动等;同时进行回归社会的各种模拟训练,开展森田劳动作业、各种团体活动、在患者中选举文体、安全、生活、爱心等各种小组长,鼓励患者承担社会责任,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病房活动,提高患者自我价值、成就感和自信心,为患者回归社会做充足而科学的准备。不仅如此,即使是出了院,对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也没有因此停止。范喜英同志创设了“心起点”护理行动,每一位从森田病区出院的患者,都一定能在24小时内接到护士温馨的祝福和充满爱的嘱咐。虽然只是简短的话语,寄托的却是她所带领的护理团队对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顺利回归社会的牵挂和希望。正是点点滴滴的用心付出,她被无数患者和家属赞誉为“心灵灯塔”的守护者。这两年,她所带领的护理团队收到表扬信100多封,锦旗10面。三年多来,她所在的科室先后荣获南宁市卫生系统先锋示范科室、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南宁市先进集体、南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等纵多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力求卓越,她是医者仁心的践行者

  “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这是范喜英同志牢固树立的职业理念。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废寝忘食,无私奉献。上班第一个到岗,下班最后一个走。她的事迹算不上惊天动地,却总是是那样温暖人心,带给患者阳光与微笑,感动与信任。无数次的节假日,她顾不上休息,到病房看望年老和长期住院的患者,为他们送去鸡汤、补品和心理安慰。对于病重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她总是不怕脏、不怕累,一起帮助患者刷牙、洗头、洗澡、剪指甲、刮胡子、及时为患者增减衣服。她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一次夜班时,一名患者因便秘多日痛苦得直冒冷汗,得知内情后,她毫不犹豫地带起手套,一边耐心地打消患者的顾虑,一边帮助患者抠出硬结的大便。对于经济困难无钱治病的患者,她几次倡议科室职工和病友爱心捐款,尽己所能地解决患者的燃眉之急。经常有患者因满怀焦虑、绝望,悄悄地策划不归路,细心的她总能洞悉他们的心思,也总是无数次耐心地为他们做心理疏导,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样的事情,在范喜英同志的工作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了,听起来虽然微不足道,但她正是通过这些不忘宗旨的点滴奉献,践行着医者仁心的入职誓言。

  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借助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术,在护理科研和技术上进行不断地改进和钻研,利用科研推广护理实践,提升护理质量。她改良了传统锁式保护带,消除了传统锁式保护带给病人造成的松紧不适感。在开放式病房工作的两年多来,她组织解决护理疑难问题30多次;科室实施的护理品管圈活动获得全院一等奖的好成绩;发表护理论文15篇,在精神心理科的护理科研方面树立了标杆;她负责申报的科研课题《改良森田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影响的研究》获广西区卫计委立项。她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把自己的点滴经验播撒在临床护理的第一线。她带领的团队曾经是医院第一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试点病房、第一个开展护理品管圈活动的试点病房、第一个开展护理科研的试点病房……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从未低于98%,护理质量排名均在全院第一。

  近28年来,在充满风险和艰辛的精神科、心理科护理工作一线,范喜英同志凭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执着敬业的精神,深深的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她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长,她的事迹也并非惊天动地,但平凡孕育高尚、细小昭示博大,她用一颗同情心、一份责任感,把爱和知识倾注在每一位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身上,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让无数患者点亮了心灯、重塑了新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她把对精神卫生事业的一片赤诚融于自己的行动,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

  

  

  编辑:梁 熙